张劲副局长走进电台直播间谈地灾防治
主持人: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本溪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劲做客直播间。张局长,您好,近年来,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和损失,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也非常重视,百姓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也大大提高了。首先请你介绍一下什么是地质灾害?
张劲:主持人好,各位听众,大家好!
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地质作用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事业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危害。它是致灾地质作用与受灾对象(包括人、物、设施)相遇的结果。没有致灾作用,灾害无法发生;而若作用遇不到有价值的受灾对象,造不成损失,也不能称为灾害。
主持人:本溪市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有多少,是怎么分布的呢?
张劲:截止至2021年底的调查结果,本溪市灾害点隐患点共208处,分别在本溪县86处,桓仁县46处,市内五区76处。其中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域有24处:分别是:本溪县11处、桓仁县4处、平山区1处、明山区1处,溪湖区5处,南芬区2处。
主持人:现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经常听到群测群防,那么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什么?
张劲: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指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方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相关专业技术单位的指导下,对突发地质灾害前兆和动态进行调查、巡查和简易监测,实现对灾害的及时发现、快速预警和有效避让的一种主动减灾措施。
主持人:群众灾后应急自救应该怎么做?
张劲: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灾害;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政府;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发生灾害的危险;查看天气,收听广播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有组织地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的人;接到报告后,赶赴现场同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组了解灾情、险情,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向上级报告。
主持人:村镇和房屋兴建中如何防范地质灾害?
张劲:农村建房选址不当也会诱发或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注意保护好房屋周边的地质环境,避免破坏环境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可在山体前随意开挖坡脚;不得随意在坡后堆弃土石; 管理好引排水沟渠和蓄水池塘;注意访问和实地调查泥石流的发生历史,禁止挤占行洪通道。
主持人:地质灾害日常防治措施是什么?地质灾害治理的责任认定是怎么规定的?
张劲:地质灾害日常防治措施是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地质灾害治理本着“谁诱发、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由于建房、修路、开矿等工程建设诱发的地质灾害由项目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按照治理设计进行治理。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计划进行治理。
主持人:市自然资源局在应对地质灾害方面,是否有应急预案?
张劲:为全面提升我市抵御地质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市自然资源局在2021年修订了《本溪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预案》分总则、应急组织及职责、预防预警、灾害分级与应急响应、灾后处置、应急保障、附则七个部分,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组织机构。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本溪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全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处置工作。同时市自然资源局每年汛期成立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指导组,主要职责是到各县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巡查督导、研究判断地质灾害现状与趋势,遇到情况及时调查,为抢险救灾提供依据。二是灾情的预防、预警及上报。市自然资源局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与相关部门保持信息通畅。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灾害发生后,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进行逐级或者同时越级速报。达到相应级别应级响应标准的,向上级提出启动响应申请。三是灾害分级与应急响应。市自然资源局在汛期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保持电话和网络通畅,及时收集汇总灾害信息,并按照制度速报。四是灾后处置。灾害发生后,深入灾区,调查灾情,帮助受灾地区开展生产自救,恢复正常生产。为灾后重建提供安全地点。
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局将按照市减灾委印发的《本溪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宣传工作暨“5.12”国家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认清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严峻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积极营造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的浓厚氛围,确保我市国土资源安全生产领域形势稳定向好。
主持人:好,感谢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劲为我们介绍了地质灾害相关预防知识和防灾避险各项措施,这次节目就到这里,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