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您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创新政治机制 专家现场评审 ——本溪市探索农村土地整治设计评审的新机制

来源:本溪市国土资源局 发布时间:2013-08-05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7月22日,由辽宁省规划调查局、本溪市纪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水务局水利设计院、市国土资源局等多部门专家组成的本溪市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现场评审专家组,冒着大雨,对我市2013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水毁耕地复垦整理等四个项目进行了现场评审。这是市国土资源局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项目设计评审的一项新尝试。
        一直以来,我市对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评审工作都沿用一种模式,即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项目进行设计,完成后向国土局耕保处提供设计报告文本和图册,由国土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设计报告的合理性和工程安排等进行评审。由于专家组不清楚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往往在评审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对报告中的工程标准、资金使用等进行评定。当项目真正实施过程中,一些项目所在地特性造成工程无法按照设计实施,变更设计或减少工程量的情况在所难免,从客观上对项目的顺利完成和达标完成造成了影响甚至是损失。
        为了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项目设计评审工作,今年年初,该局提出了专家现场评审的设想,并于今年尝试性开展。该局组织邀请纪委、财政局、农委、水利部门、审计部门、工程设计部门的专家,直接到项目区对完成设计的项目进行现场评审,依据项目区实际情况,结合项目设计部门的现场讲解,对项目工程的实施情况、实施方式、工程布局等进行全面考核。对设计不完善的地方予以补充,对设计中难以实施或无必要实施的工程进行删减。
        在这次现场踏勘过程中,本溪市南芬区下马塘镇施家村水毁耕地复垦项目,专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项目设计中护岸位置、桥涵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对当地村民反应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法。施家村项目区内有一座管涵,每年雨季都会淤积,无法顺利泄洪,对桥边的道路和田块造成损害,百姓无法出行,耕地损毁严重,评审现场的当地村民集中反应了这个问题,对此,专家组在评审会议中明确要求设计单位加入拆除这座管涵,重新设计板桥的要求,重新设计后的河道必须达到泄洪标准,同时通过修建护岸等措施,避免河水淤积。在其他三处现场,专家也对工程设置、实施等提出了整改意见。
        这种现场评审的方式,直接解决了旧的评审模式中的诸多不足,对设计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部分,按照各位专家的综合性意见进行整改,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工程浪费现象的发生,同时也使我们的工程更加贴近民心、顺应民意,真正把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打造成为百姓谋福利,为农村做贡献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