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发布机构: 本溪市国土资源局
信息名称: 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主题分类: 规划信息
发布日期: 2010-07-08 成文日期: 2010-07-08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本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发布时间:2010-07-08 00:00:00 【字体: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势的定量化描述本溪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水泥工业基地,是全省矿产资源大市、矿业开发大市、矿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市,是以钢铁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1)矿产资源概况截止2007年底,本溪市已发现各类矿产45种,占全省已知119种矿产的38%,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9种,探明储量并纳入省储量表的有21种。开发利用矿产地64处,其中大型17处,占27%;中型19处,占30%;小型及矿点28处,占43%。本溪市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方解石、煤炭等。本溪市矿产资源基本特点: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丰富,矿产地相对集中,开发利用条件好,找矿前景广阔,但多以贫矿为主等特点。
(2)矿产资源查评价与勘查现状 “十五”以来,本溪市加大了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开展了优势矿产深部开采及主要矿区外围找矿工作。据统计,此间共进行固体矿产地调查评价与勘查项目64项,提交勘探矿产地23处,占本期勘查产地的34.8%;详查矿产地8处,占本期勘查产地的12.5%,并转为采矿;提交普查矿产地56处,占本期勘查产地的87.5%。其中铁矿、铜矿、铅锌矿、金矿、石灰岩勘查成果显著。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开发利用矿产29种,矿产地64处。固体矿石开采总量3066.54万吨。按全市累计消耗储量占累计探明储量计算,铁、煤炭、有色金属、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利用程度分别为25%、54%、32%、12%、20%。矿产资源开采总量稳中有升,截止2007年底,全市固体矿石实际产量由 “十五”初期的2284.85万吨平稳上升到3066.54万吨,比“十五”初期高出781.69万吨。矿业产值大幅上升全,市矿业总产值由“十五”初期的11.98亿元上升到43.35亿元,矿业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8.94%。矿业规模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矿山数量回落,全市矿山企业由 “十五”初期的674家减少到437家,减少了237家,缩减35.16%。
(4)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现状本溪市矿产开发历史悠久,大规模、高强度开发致使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次生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目前全市已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灾害共292处,共造成4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6165万元。“十五”期间,本溪市加大对矿山环境恢复的治理力度。在矿山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基础工作方面,建立和完善了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法规、政策和规划体系;开展了矿山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等工作;建立了矿山生态环境与地质灾害动态监测体系。在新建矿山环境保护方面,增加了对新建矿山环境影响的准入条件;实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评价制度;对现有和闭坑矿山环境加强了监督检查;控制“三废”排放;增加矿山环境保护投入;加强闭坑矿山的审查和管理等。目前全市完成矿山土地复垦率为5.78%,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为14.12%。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已初见成效。
(5)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保护诸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矿产资源勘查滞后,地勘服务领域狭窄;部分矿产后备资源不足;矿业规模结构仍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依然存在;矿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依然存在,恢复治理资金严重短缺。

二、矿产资源规划具体方案和内容:
(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基本建立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和商业性勘查分轨运行机制。加强铁、煤炭等主要矿产勘查,重点开展本溪市大中型矿区外围及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突出优势矿产和急缺矿产的勘查工作,重点加强金、银、铜铅锌等多金属矿产及非金属矿产长石、方解石、玄武岩、辉绿岩的勘查工作。积极引导和鼓励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重要矿产、地区型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规划期内完成如下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基础地质调查4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3项,矿产资源勘查项目96项,新设置探矿权25-30个,采矿权25-30个。加强区域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提交可供进一步普查或详查的中小型矿产地或远景区5-8处。提供远景资源量(333级以上):铁矿3-5亿吨、煤3000-5000万吨、金8-10吨,铜3-5万吨,铅锌10-15万吨,石墨15-20万吨,方解石60-70万吨。提供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热水)矿井1-2处。
(2)矿产品产量与产值通过矿业结构调整和矿业权市场运作,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水平。到2015年,固体矿产开采总量为5000万吨,其中主要矿产开采总量铁矿为3500万吨,煤炭为180万吨,熔剂用灰岩为600万吨,水泥用灰岩为350万吨,玻璃用石英岩为30万吨,有色金属为60万吨,方解石为30万吨。2015年产值达到74.50亿元,实现矿业产值年均增长7%。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通过矿业结构调整,实施矿业大集团战略。做大做强铁矿开发利用规模;做深做优钢铁、水泥等矿产品深加工工业;鼓励开发金、银、铜、铅、锌等短缺矿产;大力培育和发展长石、玄武岩、辉绿岩、方解石等优质非金属矿产。
(4)矿业结构调整遵循总量控制,集约化、规模化开采的原则,完成主要矿产和主要矿区的规模结构、技术结构调整。到2015年,全市矿山企业总数力争压缩到和250个左右。逐步加大大、中型矿山数量,力争到2015年,大、中型矿山企业个数达到20个。矿产品结构调整着眼于控制开采总量,发展精深加工,使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例明显提高。
(5)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实施矿业经济示范工程,组成“资源-产品-再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矿山企业 “三率”水平均有新提高。到2015年,铁矿回采率为97%,石灰岩矿为98%,方解石回采率为96%,煤炭回采率为80%。
(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以强化重点矿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实施生态采矿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监测网工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矿山用地复垦制度全面落实,推进全市煤田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到2015年,新建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治理,历史遗留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40%;新建和在建矿山损毁土地全面得到复垦利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土地复垦率达到45%,矿山“三废”排放量达到国家标准,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4%,规划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项目34项。
(7)矿产资源管理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培育地质勘查市场,扩大服务领域,严格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审批和管理,建立以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建立起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矿产资源管理队伍,初步建立起绿色矿业新道路。